1915年(民国4年)
张掖县乙种师范讲习所在清行台废署成立,教员2人,学制一年,首次招生66人。
1918年(民国7年)
张掖县立甲种讲习所在乙种讲所的基础上成立 ,学制2 年,首次招生33人。
1921年(民国十年)
甲种讲习所停办。
1939年(民国28年),省立张掖初级中学临时增设一年制师训班,培养初小教师,招生40名。
1941年(民国30年)
秋,临夏师范部分教师、图书、教学仪器迁往张掖,创办张掖师范学校。校址暂定在文庙(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七医院),校长王发科。当年秋招收四年制简易师范班两个,学生约80人。
是年,师范学生会同张掖中学学生上街游行,抗议驻军首长韩起功搜刮民财行径。
1942年(民国31年)
8月,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视察张掖 ,巡视张掖师范等学校,并为师范和张掖农校拨款5000元 维修校舍。
1943年(民国32年)
是年,根据省政府规定:学校从3月29日—4月4日举行师范教育周庆祝活动。
1944年(民国33年)
杨自廉担任师范校长。
师范附属小学设立。
师范部分学生被征从军,赴汉中集训。
1945年(民国34年)
师范增设中师班,招生30 余人。自此,四年制简师班、三年制初师班(招小学毕业生)、三年制中师班(招初中毕业生)并存。
是年,“张掖师范首届毕业 ”纪念章发行。
1947年(民国36年)
1月,校长杨自廉率张掖“致敬团”赴西宁向马步芳祝寿,得赏黄金200两,资助张掖教育
秋,李正道担任师范校长。
1949年9月
张掖解放,人民政府接管张掖师范,崔国庆主持学校工作。
1950年
4月,张掖师范与张掖中学、张掖农校合并,成立省立张掖联合中学,内设中学、师范、农林三部,师范部设在木塔寺。
8月,张掖农校从联合中学分出另立,原省立张掖联合中学更名为省立张掖中学,附设师范班一个。
9月,张掖中学师范部学生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募捐活动。
1951年
张掖中学师范部开始招收师资训练班和短期培训班。
7月,张掖中学教师在武威参加武威专署举办的教师暑期学习班。
1952年
是年,在校中师生享受人民助学金额为10元/月,初师生为9元/月。
2月,张掖中学办一年制“师范速成班”,招收学员56人。
秋,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,师范部10名优秀学生提前一年毕业,参加工作。
秋,张中师范部招收三年制初师班,学生90名。
1954年
4月,省教育厅视导组全面检查张掖中学(含师范部)管理和教学工作。
1955年
春,省政府批准复建张掖师范,由地区行署管理,在张掖县城北郊清明坛(现张掖体校址)重建校舍。
1956年
3月,上海知青356人,在张掖中学参加为期半年的师范教育培训,之后分配各县任教。
5月,张浩廉任张掖师范副校长,主持学校工作。
8月,正式招生,招收三年制中师班两个,学生90人,三年制初师班4个,学生220人,一年制初师师训班两个,学生90人,教职工23人,其中专任教师16人,并设附小一所。(现北街小学)
9月,根据教育部推广普通话指示,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推广使用普通话活动。
是年,学校成立党支部。
1958年
7月,在张掖师范基础上成立张掖师范学院,由张掖专署领导。
9月,党建国兼任张掖师范学院副院长,主持学院工作。
是年,黄龙骧任校党支部书记,何其才任党支部副书记。
1959年
2月,成立学校实习指导委员会,建立学生会。
3月,张掖师院改为张掖师专,与张掖师范分设,师范由张掖市筹备委员会领导。
6月,在张掖市设六个函授辅导站。
8月,招收2个中师班,2个初师班,2个幼师班,2个短训班。
9月 ,学校团委成立 。
1960年
是年,学校把普通话学习列为中师生的重要基本功,号召全校师生学习普通话。
是年,学校反右运动开始。
1961年
6月,因经济困难,将1959年8月招收的初师班、幼师班四个班170名学生大部分动员回乡或转入中学学习,剩余学生约50名学完全部课程后于1962年秋动员回家。
7月,何其才负责学校工作。
1962年
7月,张掖师专停办,部分教员及全部校产并入张掖师范学校。
9月,师范由清明坛迁入张掖师专(现河西学院)校址。
是年,张掖师范重新归地区行署领导。
1963年
3月,学校开展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的活动。
8月,张掖师范部分家在城区的62届学生分配工作。
4月,党建国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。
1964年
4月,张万寿任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。
1965年
3月,学校医务室成立。
7月,全校师生325人在县公安局园艺场参加军事野营活动。
是年,招收耕读师范班一个,修业三年,实行半耕半读。
1966
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学校停止正常招生,举办为期半年的初中教师培训班,至1971年共4期,招生529人。
1968年
6月,校革委会成立,陆盛隆任革委会副主任。
6月,经地区革委会批准,学校更名为“张掖继抗师范学校”。
是年,工宣队进驻学校。
1970年
10月,师范校舍被部队借用,学校搬迁到张掖城区东北角原商业干部学校旧址(现址)。
1972年
3月,蔡镈麟任校革委会主任兼校党支部副书记。
6月,张镒任校革委会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。
是年,师范恢复招生,止76年共招收“工农兵学员”30个班,计1308人,学制2年,分专业学习。
是年,根据省教育局规定,师范开设军体课。
是年,学生助学金增至15元/月。
1973年
3月,陆盛隆兼任校党支部副书记。
7月,蔡博麟任校革委会主任兼校党支部书记。
是年,校办农场在民乐六坝公社北滩创建,总面积670亩。
1976年
是年,学校停止招收工农兵学员。
1977年
秋,工宣队撤出学校。
秋,部队退还借用的校舍(现河西学院址)。
10月,姜学玲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。
是年,在师范基础上第二次创办张掖师专,暂定为两套班子一块牌子。
是年,举办为期一年的初中教师培训班,招收学生138人。
是年,恢复高考,张掖师范招收第一批学生,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小学民办教师、在乡知识青年 。
1978年
1月,姜学玲任校党支部副书记。
2月,张浩廉任校党支部副书记。
2月,张掖师范办两个高师班。
是年,学校执行省政府颁布的人民助学金实施细则,学生助学金分为伙食费和困难补助两种。
4月,张掖师范被省教育局列为省属重点学校。
是年,校革委会撤销,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。
1979年
9月,何其才任校长,陆盛隆任副校长,马英任党支部书记 。
秋,张掖师范与张掖师专分设,大部分设备、资产归属师专,骨干教师及行政人员30多人划归师专 ,师范迁入现址。
1980年
学校全面贯彻省政府于十月召开的全省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,加强学校的正规化建设。